为进一步学习掌握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研究方向与实战策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研共富,10月13日在宜兴市实验小学举办了宜城学区践行体育新课标课堂教学展示暨“曾娴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第十六次培训活动,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体育研训员李旭东、名师工作室导师曾娴等50余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聚焦课堂展风采

宜兴市红塔小学的周磊老师,在《牵手跑》这节课中,教学过程脉络清晰,衔接有序,尤其是三个方面尤为突出:
1.教学过程收放自如
周老师的课中依次出现了:单人,双人,直线,往返,四人,自由串门等队型变换,令人目不暇接。但周老师在每一个队型变化之间只用了几个简洁准确的口令就快速地调动了队伍,整个场面收放自如。
2.团队合作,启发思考
周老师在四人小组的情况下,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团队协作,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在活动过程当中指引学生解决出现的难题。
3. 器材使用率高
在本课中,围绕标志桶和柱子,大做文章,可以说把器材开发到了极致。
宜兴市实验小学张鹏飞老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长安三万里-耐久跑》一课中,创设了“李白的一生”这样一个情境并贯穿整个课堂,展示了语文和体育的学科融合。
在准备活动中,张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李白交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了安全问题,并将课堂重点提前进行渗透,为主教材的学习进行铺垫。接下来进行了寻访中年李白,加大了练习的难度以及运动负荷,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练习要求。从现场来看,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练习情况都完成的较好,练习热情很高,这也是创设情境的优势。老年李白的挑战,通过集字游戏以开篇的诗词为中心将课推向高潮,回顾整节课学生既掌握了耐久跑的动作和方法,也有耐久跑的运动量,并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
宜兴市实验小学的周丽琴老师,执教的《障碍跑与游戏》,以探索之路为主题,并且在课堂中贯彻闯关游戏,让学生由学到闯再到创,让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从而学会、掌握、运用、创设过障碍的办法。让学生在学练赛的过程中提升灵敏、协调、平衡以及速度等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调动了课堂氛围。周老师的教态亲和,课堂上能及时评价和鼓励,互动口令运用合理贯穿整节课,并且能够融入学生,和学生一起运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宜兴市新街小学蒋健老师这节《加速跑和游戏》一课留给我们很深刻的印象。整节课设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重难点设置准确。从热身的复习摆臂动作开始,到基本部分的原地练习,尝试练习,阻力伞练习,到最后游戏中加大难度两个阻力伞练习加速器,给学生一直有挑战的动力。课的达成度很高,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较好的掌握了加速跑的基本技术。
整节课蒋健老师都很富有激情,语言设计富有艺术,既简洁又生动。同时,这节课的教具选择的正确且富有趣味性,阻力伞很适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器材的新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宜兴市湖滨实验小学陈云老师的《障碍跑》一课以“超级飞侠快递员”为主题,通过创设“穿越森林”“跨越山坡”,“钻过山洞”的情境,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穿、跨、钻的障碍跑活动,力求让学生体验障碍跑中的合作与探究。整节课的环节条理清晰,每个环节的练习都循序渐进,从讲解到尝试练习,提问、释疑、行动,由简到难,让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懂得思考与实践。多处练习环节,开展了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创意设置障碍,以障碍跑的多变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潘浩老师的《折返跑与游戏》这一课思路清晰,节奏适中,通过“翻帽子”游戏贯穿整个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赛中练”。在合作练习中潘浩老师还利用双人计算翻帽子数的总和以及人均翻多少个的拓展教学思维,实现了学科融合。整洁节课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竞争意识,团结合作以及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评课议课教相长
听课各自老师分享课后观点。

精准指导促成长

曾娴老师对六位上课老师、六位点评老师给予了肯定,并对展示课提出要求。首先是体育老师的精气神要好,服装要鲜亮整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是多媒体的运用,在音乐的使用方面,要多用励志、准确的音乐,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以振奋的力量;最后是哨子的使用,哨子是体育老师的标配,课堂中要尽量在合适的时间将哨子用上。曾老师提出要让课堂“沸腾”起来,课前,要对课标进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进行试上;课中,要贯彻“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后,要进行反思与总结。
专业总结提展望

宜兴市体育研训员李旭东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青年体育教师做出三点期许:一是要做新课标的实践者,二是要做新课标的推广者,三是要做新课标的思考者。如此,青年教师的道路才会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此次教研活动的成功开展,为体育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引领作用,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今后,我们将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